CCF第38届中国计算机应用大会(CCF NCCA 2023)暨2023年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将于2023年7月16-19日在江苏·苏州举办。本次会议将邀请多位国内外知名院士和70多位优青、杰青、长江学者等计算领域及其行业应用领域的国家级人才、顶级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应用,尤其是在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的加持下赋能千行百业,深化产业融合,激发数字生产力方面。大会为产-学-研-用-金等合作交流搭建桥梁,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共谋经济社会应用新前景,把握信息时代新机遇。大会同期设有专题讲习班、分领域论坛、企业成果展示、学术论文交流、不同赛道的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教授、中国科协网络与数据法治决策咨询首席专家、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行为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网络与数据法学研究部主任、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第四工作组)中国观察员专家团成员王春晖教授出席CCF第38届中国计算机应用大会并在数据要素市场化论坛发表题为“数据要素是的法律与经济问题”的主旨演讲。
王春晖教授就“数据”与“数据要素”联系与区别、数据存在的三种形态、数据产权在法律和经济层面的清晰,以及构建公共数据授权经营的底层逻辑进行了解析。王春晖教授指出,很多情况下将数据和数据要素视为同一概念。他认为,数据和数据要素既有联系,也有本质的区别,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要素,最基本的特征是数据的要素形态。数据成为生产要素形态一般由两种方式转化而来:第一种方式是数据资源的要素化,即把数据要素资源作为生产资料与具有一定数字和智能应用技能和生产运营的劳动者相结合并投入到生产过程中,使之成为劳动者进行生产时所必须使用的资源或工具,这才能成为现实的,具有价值的生产要素;第二种方式是将已经产生的数据产品投入到再生产的过程中,使之成为生产要素形态。
王春晖教授指出,目前,大多数公共数据的持有者均重点关注公共数据作为资产形态的授权和运营。他强调,公共数据授权和经营的底层逻辑,应当以公共数据的要素形态为核心,必须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与具有数字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相结合,特别是在算力和算法的作用下,进入生产过程,并产生新的生产函数,转化为重要的生产资源或工具时,才能融入到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才能真正体现和释放公共数据的价值。
(撰稿:宋丽敏 编辑:宋丽敏 审核:黄卫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