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情 稳经济 | 长三角智库观察】黄卫东:信息化技术布局各级应急管理网络,“千里眼”“顺风耳”助力疫情联防联控
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南邮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
黄卫东教授
从疫情爆发到现在,长三角地区采取了哪些现代信息化的应急管理措施?其中,运用了哪些新一代信息技术?
此次疫情防控中,现代信息化技术体现了很大优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在数据采集方面,各个单位部门,从基层社区、街道,到交通运输部门等,采用智能感应设备,移动终端等多种数据采集手段,可以快速获得数据。
在信息分析方面,采集到的信息能够快速纳入分析系统,随时对疫情进行管控。
比如迅速对春节前期武汉春运人口流动图进行数据的绘制分析,了解人口的来向和去向,为后期充分做好隔离防控提供区域信源。
在信息传输方面,各类各级信息系统能快速对接,共享数据信息,为协同防控提供有力的帮助。此次疫情,国家卫健委要求各级省市等要做好网络化的信息传输布局,数据要透明、共享。
在信息发布方面,这次在应急管理中网络舆情的管控是做的比较好的。有不实信息发布时,都能够快速识别,并第一时间公布真实情况,非常及时。
在信息应用方面,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技术,追踪病例,然后进行信息共享,让人们了解自身与之关系。同时如果刻意隐瞒接触史,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快速甄别出来。
1月2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工作的通知》,就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充分利用大数据的手段,精准管理来自武汉的人员,确保追踪到位,实施医学观察,做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我们也综合应用了多种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处理技术,包括了计算机软件技术、空间地理信息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有线通信、无线通信、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技术、视频监控技术、视频会议技术、指挥与调度技术、监测监控技术、移动监控指挥技术等。目前,物联网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云技术等新技术也正逐渐被应用到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中,将支撑应急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向智能化发展。
此次疫情防控对科技信息化工作着力构筑应急管理核心能力提出了哪些要求?
推进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要围绕中心、聚焦需求、突出重点。从数据采集与共享角度,提倡有效的信息获取和更高效的数据共享。
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IPv6、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应用,加强应急管理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在数据采集的过程中,着力提升疫情监测预警能力。找准监测的重点,构建监测预警网络,创新预测预警技术。通过信息化、“侦察兵”式明查暗访等方法开展监督检查,通过远程视频等方式加强具体指导,保持安全监管力度不减。
例如,利用区块链中分布式、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诸多特性,通过采集各级政府、卫健委和高校等公开疫情信息与应对措施信息、各地舆情信息与患者画像数据上链存证,并利用区块链的积分体系构建各个省份和高校的疫情数据公开质量,实现了数据追踪溯源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有助于为政府和高校等机构的疫情防控各项决策和部署,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持。
从应急响应与管理角度,同时加快信息数据系统的建立机制和数据信息质量保障机制。加快建设应急指挥“一张图”,建设覆盖全国的应急管理信息网络高速公路,强化基层一线快速反应、前突侦查能力。对疫情发展的态势进行快速评估、智能研判的同时,提升智能化辅助决策能力。构建“制度+技术”的国家应急管理现代化体系,为科学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提供有力保障。
从协同支持和调度角度,还要加强信息化资源协同调度机制和优化整合。按照集约化原则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广泛汇聚信息资源,构建共享服务体系,推动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消除信息孤岛。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的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有怎样的提高?对企业来说,如何建立应急响应和灾难恢复机制?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的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有比较明显的提高。一是信息化治理体系上,有信息化基础作为保障,信息化平台作为支撑,在数据应用上也很及时高效,这些构成了日益完善的信息化治理体系。另外,我们在信息内容建设和信息化工作方法方面也处于领先位置,这可以看出我们有比较强的信息化治理能力。
在大形势下,长三角地区的企业也应积极建立应急响应和灾难恢复机制。这次疫情对企业来说压力是最大的,信息化响应能力上还是很多企业的短板,比如在资源调度方面,信息化如何发挥更好的作用也值得我们思考,企业应急化应对还不足。另外,值得企业思考的是,在疫情防控下,有没有可能利用信息化远程开工,或只需要个别工人就可以进行工厂生产等。这些都对企业信息化数字化转型以及应急响应机制建设提出了要求。
未来,为及时反应处理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企业可以提前建立企业舆情信息通报制度,做到敏感舆情、重要舆情及时通报共享,建立重大舆情联合处置制度,逐步探索长三角区域企业重大舆情协同监管,做到重大舆情及时沟通、及时预警、及时处置;针对食品、特种设备等市场领域高风险点,加强企业应急演练和应急处置联动;建立应急处置制度措施共享机制,适时汇总汇编相关制度、应急预案、管理规范等。